初次见到书法家宋合成先生,是被他严谨工整的精湛笔法所吸引。他创作出来的作品呈现着细腻与不苟,闪烁着其明心见性的内在蕴志。让笔者不禁想道:这难道是一位内心沉静,不争不求的淡泊君子?当见到的宋先生本人,果然是一位矍铄乐观,文质彬彬的谦谦君子。当“字如其人”与面前状况相合的那一刹那,不觉让人会心一笑。
宋合成先生1953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,1970年入伍,2005年定居黄岛。采访的这天,宋先生正在参加书画义卖助学活动,在笔者与宋合成先生的交谈中得知,他幼时受祖父熏陶,尤喜戏曲、书画,对书法国画艺术有着执着追求,后拜师国家一级美术大师惠国庆先生学习山水,河南省书画大师赵国珍先生学习书法、花鸟画,在开创事业的同时苦练书画。“年轻的时候,事业是重心,书画是业余爱好,等事业有成后,家庭是重心,书画是重心。”宋先生是这样感慨自己。言谈间可以感受到,宋先生对这四十年来走过的风风雨雨书画路,对心底里埋藏的书画艺术之志,依旧是雄心勃勃。而他的书艺成就,也就闪耀着深远的灵性光芒。
宋合成先生告诉记者,他系统地学习书画,是从1992年开始的,先通过函授学习,后在2012年山东省美协培训写生班和2013年山东省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学习,在张志民老师指导下学习,并取得两项结业证书。
“书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,我们继承它,学习它,不仅能增长知识,更能陶冶情操,修身养性。”
从一个简单的理想开始,一练就将近四十年。这段过程,被宋先生形容为“苦中有乐,乐中有悟”。他几十年如一日,没有丝毫抱怨,始终觉得取得的进步和收获,不是靠优越条件,而与个人的努力和专注有关,关键在于是否用心。
“学习书画,意境为先,不能浮躁,不能夸张,不能刻意。书画技艺不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要经历长时间的积淀,并积极地灵感碰撞。”
宋先生在这个奋发进取的时代,以一份淡泊宁静心志,在不断地研习积累中,体悟传统文化本质。他认为,学习书画,要传承古字之准确度,对艺术感知的强度、创作作品的力度;创作要跟时代,作品则要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内容。书画作品不只是表现技法,也要体现深厚地文化内涵。高水平的书画作品除了要在笔力,结构美,章法美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功力外还要有书画以外的功夫和素养,如气韵和神采等,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。
宋合成先生曾参加国际、国内书法大赛,多次获金、银、铜等级奖和优秀奖、创新奖等。并获“国际银奖艺术家”、“扎根群众,服务群众的杰出书法家”、“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艺术家”、“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”等称号。纪念建国65周年获“共和国十大杰出艺术家”,2015年获“国际和平艺术家”等。作品被入编《中国当代书法艺术家辞典》《中国名家书画创新人物志作品集》《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邀请展作品集》、《经典中国辉煌六十年书画名家作品集》《党旗飘飘-全国书画摄影诗文艺术大赛获奖作品集》《爱我中华作品集》《中国爱国书画名家大典》《中国少林书画院书画名家作品集》《当代实力派书画作品集》《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作品集》《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作品集》,《中国当代美术作品邀请展作品集》等辞书载录。其传略被《华夏丹青》《当代人才》《青岛日报》《黄岛日报》《王羲之报》,山东电视台、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刊网媒宣传报道。 作品多次在韩国、日本、法国、德国、澳大利亚、英国、泰国、巴西等国家展出,并被国外友人收藏。
多年的苦研和实践,更让宋合成先生在书坛也收获了名誉和声望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青岛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、文化部中国乡土文化艺术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山东培训基地主任、中国石油大学客座教授、中国书画家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理事、中国书画研究院理事、青岛市书协、美协会员、青岛市传统文化艺术协会执行主席、青岛市榜书艺术研究会名誉会长、青岛市翰墨艺术研究院名誉院长、中国书画艺术科学院院士、中国书画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、中国领导干部山东书画研究院院长。虽然平时繁忙,但他始终都在坚持每天对笔墨的“问候”。
“书画创作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了,我每天都要润润笔,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我希望用言传身教来把我们中国优秀的书法文化传播得更广,做点儿对社会有价值的事情吧。”
他也常常告诫书画爱好者,学书法要苦练,但不能傻练,要动脑筋。每个人都有本自具足的天赋,要不断学习,并发挥想象力来激发自己的悟性,这样才能让所付出的勤奋努力不白费。
宋先生又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推广,推进书画进社区、学校,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,为书画的传承传播积极努力。有媒体这样评论宋合成先生,“他是一位扎根群众,为人民服务的艺术家”。诚然,他始终以真诚、严谨的态度传播着书画这门中国艺术,创作出更多大众喜爱的作品,让更多人在其作品中所传达的中华气韵中感受到书法艺术的魅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