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说,画家聂危谷是一个生活在梦幻般理想世界中的艺术家。聂危谷的画,是文化人的、更是艺术家的。说是文化人的,指的是有根基、有传统、有思想、有新的观念;说是艺术家的,指的是聂危谷的画产生于如梦如幻,似醉似醒——拥有上乘的创造心态,超凡的艺术境界,新锐的视觉语言。聂危谷的创作涉及多种题材,其中,荷塘系列引人瞩目。
聂危谷说:莲是我十年来彩墨画创作中反复表现的题材。我画荷,当然不苟其俗,其实也并不想附庸风雅。因为莲在我眼中,独见另一番品性:人世间花种不胜枚举,而能以整体花群构成千顷阵容——拥池塘、占湖泊,生成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视觉张力的花卉,则非莲莫属。
在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构成中,荷花一直都是高洁与祥和的象征,多半是纤柔的。然而,一次偶然的荷塘听雨,却让聂危谷感受到荷花非同寻常所见的壮美。
荷塘月色
那是一个初夏,聂危谷路过荷塘,恰逢天降暴雨,于亭中躲避。就在那时,他看到了一幅蔚为壮观的图景至今难以释怀——千万张荷叶犹如千釜万盆,接满天水后纷纷倾倒池塘,雄壮之声不绝于耳,此起彼伏,天作地合。此情此景,深深震撼着聂危谷,那无法闸挡的万千思绪,如潮水般涌来,令画家砰然心动。那水声如同一曲震人心魄交响乐,那种所向披靡的痛快淋漓,那种肆无忌惮的天纵自由,渲泄着运斤成风、解衣盘礴的庄周逍遥心境,彰显着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的儒家进取精神。他说,正是如此博大气象和追逐自由的情怀,才是莲性深获我心的无穷魅力,才是我的画笔甘愿与荷为伍的强劲内驱力。
走入荷花的“内心”,聂危谷画荷已进入另一境界。
在聂危谷眼中,四季荷塘,时时皆景。从“小荷才露尖尖角”到“映日荷花别样红”;从“江南秋冷红衣落”到“留得残荷听雨声 ”。莲随季节迁移而不断地变形变色,变换着点线面构成,变化着疏密开合关系,从春夏的形神兼备到秋冬的大象无形,再加上风晴雨晦的天气变化,朝午暮宵的时序迁移......如梦如幻,如歌如泣,悲欣交集,足以比拟人心的喜怒哀乐,人生的酸甜苦辣,以及人世的悲欢离合。
历代画家留下了很多荷花题材的佳作,将荷花的画法总结成了一种程式,不管是写意还是工笔,都囿于某个框架。聂危谷则一反传统画法,大量地泼彩,他把满塘荷花的色彩视觉效果提升到主要位置,传统的荷花造型及局部细致的刻画反成了衬托,这使得他的画面充满了整体的艺术魅力,流光溢彩,气象万千。更令人叫绝的是他笔下的荷花,热烈奔放、浓郁大气,除了红白二色,还有蓝色、紫色、金黄色等等五颜六色,洋洋洒洒,占尽无限风光。其用色大胆协调,风格独树一帜,可谓前无古人。